智慧教育新篇章,AI赋能教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讲座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0 点击: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讲座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创新的重要推手。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心理服务水平,赋能心理育人新动力,2024年3月19日下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了一场特别讲座,邀请了学前教育学院的专业负责人李可欣老师,为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精彩讲座,为教师们揭开了智慧教育的新篇章。
李可欣老师围绕当前热门的AI工具——ChatGPT、Midjourney和Sora,从图文生成、视频制作到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技术分享,更是一次教育思维的革新之旅。此次讲座的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师们对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不仅提升了教师们的技术素养,也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可欣老师首先介绍了ChatGPT这一基于大规模机器学习模型的对话式AI系统,如何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她向教师们展示了如何利用ChatGPT进行智能问答、辅助教学,甚至生成完整的教学方案和课程内容。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有文还要有图,图文并茂更有美的效果。李可欣老师又带领大家走进了Midjourney的奇妙世界。作为一个多功能的人工智能平台,Midjourney能够通过图像生成技术,帮助教师和学生轻松创作出高质量的图片作品。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平台。李可欣老师说,学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编写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并将之生成儿童绘本读物,极大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当然,李可欣老师也谈到了目前这些人工智能工具的局限性,比如,有时候给到我们的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生成一个主题的图片时,难以保证图片角色的一致性;编辑视频时,还难以用到Sora,只能用国内的一些视频剪辑软件进行编辑,希望未来文生视频的技术能够走进大众。
结合本部门职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们与李可欣老师还特别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通过AI技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更精准地分析学生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及时发现并干预可能的心理问题。此外,AI辅助的心理咨询工具还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建议,为学生的心理成长保驾护航。不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张一帆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AI技术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复杂的人类情感和社会关系,并且在处理一些特定情境时缺乏灵活性,甚至无法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因此,教师和学生在运用AI技术时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确保技术的合理和有效使用。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教师们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接地气的问题。李可欣老师耐心解答,让大家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希望通过此次讲座的举办,能够引导教师们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更广泛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贺予新表示,将不断举办此类讲座,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持续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