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重心发生什么变化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21 点击:
报告同时指出,虽然近两年经济下行,但创业与深造确保了2015届大学生就业率总体稳定;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大学毕业生薪资涨幅超社会平均水平;超20万2015届大学生选择创业,自主创业比例呈上升趋势。
该报告由麦可思研究院编著。报告还发布了大学生就业“绿牌专业”(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和“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车辆工程专业连续两届成为本科就业“绿牌专业”,而本科的美术学、高职高专的法律事务、语文教育专业连续三届被亮“红牌”。
国企和外企已不再是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报告显示,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与2014届的92.1%和2013届的91.4%基本持平。其中,本科院校2015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2%,高职高专为91.2%。
报告分析认为,虽然去年与今年经济下行,但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基本稳定,这是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和深造比例上升,减少了需就业的基数。
数据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从2013届的2.3%上升到2015届的3.0%。此外,信息、教育、医疗等知识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增长较快,大学毕业生在经济结构变化中的就业适应性更好,从而就业受传统经济的影响较其他人群小。
但是,在2015届大学生未就业人群中,52%的人处于求职状态,31%的人准备考研、考公务员、创业和参加职业培训,另有17%不求职也无其他计划。
在就业选择上,国企和外企已不再是毕业生的首选。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4%上升为2015届的59%。而在国企、外企就业的比例分别从2013届的22%、11%下降到2015届的18%、9%。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中小微企业和地级市以下地区就业。2013届至2015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3%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51%上升为55%。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52%上升为2015届的55%。
自主创业比例呈上升趋势
报告提到,2015届大学本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是3.0%,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9%)高于本科毕业生(2.1%)。
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680.9万估算,2015届大学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
报告还显示,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创业的比例为2%,毕业三年后创业比例增长为5.7%,其中毕业时创业、三年后还存活的约为1%,就业后再创业的约为4.7%。
报告认为,大学毕业生创业群体中大部分是先就业后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存活比例在上升,2010届毕业时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还在创业的比例为42.2%。
值得注意的是,2015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积蓄,本科生比例为78%,高职高专比例为75%,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均为3%,政府资助的比例均较小,本科比例为4%,高职高专比例为3%。
读大学的在收入中期提升中有较大优势
报告显示,2012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696元。其中,本科为6371元,高职高专为5020元,与其毕业时相比涨幅比例为87%。其中,本科涨幅比例为89%,高职高专涨幅比例为84%。
值得注意的是,2012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职业类的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8527元。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从事“经营管理”职业类的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6678元。
报告认为,2012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薪资涨幅87%,超过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资涨幅15.7%,大学教育的中期回报明显,读大学比不读大学在收入的中期提升中有较大优势。
此外,报告还提到,2011届至2015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从82%上升为89%,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从84%上升为91%,高职高专从80%上升为88%。
据悉,报告数据中关于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6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国总样本约25万份,研究覆盖了999个专业、全国30个省(区、市)、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37个职业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327个行业。对2012届大学毕业生进行过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于2013年年初完成,回收全国样本约26.2万份,2015年年底对此全国样本进行了三年后的再次跟踪评价,回收全国样本约4.1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