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院举办“回顾2023,展望2024”迎新座谈会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教育如何有效整合新技术并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角色将会产生何种变化?我们又应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信息技术学院的教师们勇敢探索,打开了新的可能。
1月2日,信息技术学院在开发者创新中心举办了一场独特的“回顾2023,展望2024”迎新座谈会。校长梁景予、副校长孙靳出席了座谈会。会上,六位教师针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享。
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关键。马亚丹老师强调,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应当重视学生提问技巧的培养,清晰、简洁、有针对性地提问能够有效提升与人工智能的互动质量。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针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并评估问题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些策略,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申豪杰老师分享了他在网络安全攻防课堂上利用人工智能的经验。他强调,人工智能可以扮演教师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即时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在网络安全领域,学生需要掌握多种工具软件,这些软件涉及众多参数,课堂上难以一一详述。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基础知识,然后向人工智能提出具体的专业问题,获取详细的教程和指导。学生们的反馈显示,与传统的搜索引擎相比,人工智能提供的教程更加清晰易懂,同时节省了从大量搜索结果中筛选信息的时间。申老师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教学可能会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思维模式的培养,而将需要大量记忆的内容交由人工智能来处理。
程子恒老师以音乐播放器为例,揭示了生成式AI作为一种强大的前端开发工具的实际应用。他强调,开发者只需提供简洁的需求描述或规范,生成式AI就能够依据这些信息,自动创建出代码片段或构建整个功能模块。这种方式极大地缓解了开发者编写冗长、重复性代码的压力,同时提升了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程老师相信,人工智能为软件开发打开了新的可能,对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会议上,教师们深入探讨并讨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实现更高效和有效的教育教学。
吕宜霏老师借助CINEMA 4D课程的实例,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教学助手的应用。她采用逆向设计的方式,从设定学习目标开始,然后确定评估方法,最后规划教学活动。在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教学评估方面,吕老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直观了解。同时,她强调在利用人工智能的同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避免过度依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冯鑫老师以《信息技术》课程为背景,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互动学习环境中的作用。她强调,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专注于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自我驱动的学习和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交流,学生们可以更有效地理解知识、提升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赵丽芬老师向大家阐述了她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展望,她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并不局限于分析现有的数据,而是具备了生成新内容的能力。她详细介绍了AI在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应用,包括帮助教师制作课件、备课与知识更新、进行日常文案与管理工作,提供教学法与教学内容的建议等。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能实现更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比如生成随堂测验、制作闪卡和专业知识库、制作思维导图以及实现可视化学习等。她强调,AI的出现相当于教师有了一个实习生助手,每门课程都有充分的学习资源,每个学生都有可以随时互动的小助教,这将使教育回归到其本身的乐趣。
通过这场座谈会,信息技术学院的教师们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展望。他们对AI的教学应用持开放态度,积极探索如何将其整合进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他们坚信,AI可以作为教育的助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他们看来,教育的核心始终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和价值观,而AI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利器。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信息技术学院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应对挑战,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们坚信,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找到教育的新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